許多人或許都有相同的經驗,因為打籃球而扭傷了左腳踝,回家冰敷熱敷數週後感覺消腫、不痛了,力量也感覺回來了,就重新回到了球場上打球。過了一陣子又扭到了,這次的恢復時間似乎比較久,但也不算太嚴重,於是數週後又回到球場,過了一陣子又扭得更嚴重、恢復一陣子又扭到,但這次是右腳,接著左右腳反覆性扭傷,接著膝蓋出問題,接著髖關節........
"預防" 勝於 "治療"
筆者認為這句話最適合拿來總結"運動傷害防護"這個觀念。多數人可能認為運動傷害是無法避免的,大家或許會說 "沒辦法,我就踩到了他的腳所以扭到了" 或者 " 我跳起來後被一個比我強壯的人撞到跌到地上沒站穩所以導致現在下背痛"。的確,不只運動傷害,任何類型的傷害,包括職業傷害、急性慢性傷害或疾病等等,都有它的不可預測性。但受傷的風險 (Injury risk) 卻是可以透過運動傷害防護的觀念去降低的。這裡的防護指的不單單只是大家常看到的貼紮、護具、或者單純健身這麼簡單,而是從了解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的長時間、規律性、系統性的科學過程。這也是筆者想傳達給大家的一個想法,其實避免困難是可以比解決困難更容易,而且更節省成本的。運傷防護的觀念其實不難理解也不難執行,但許多人常常忽略在平時檢視自己的身體,而是到了真的受傷了再來尋求幫助,這樣其實是更浪費時間以及浪費錢的。大家也常常將受傷的原因怪罪於外在因素 (環境、對手、沒戴護具等等),而忽略了內在因子 (自身身體狀況)。
以下我會把預防的觀念做一個概述,並在未來會持續發表文章細談身為一位運動防護員、體能以及徒手治療專業,我如何將防護觀念運用在我的運動員身上。
身體的"不平衡"
其實說穿了身體的各種傷害及疾病都是因為所謂的"不平衡"所導致,或者稱為失去恆定。既然是在討論肌肉骨骼傷害,我們就以此為例:
我們關節的活動是由肌肉帶動,而肌肉主要分成作用肌 (agonist)以及拮抗肌 (antagonist),還有一種叫協同肌(synergist) 但我們這邊先不討論。作用肌與拮抗肌會在同一個關節產生相反的動作,例如讓膝關節伸直的作用肌叫做股四頭肌(quadriceps),拮抗肌則為腿後肌 (hamstrings),也就是說當股四頭肌用力膝關節就會打直,反之腿後肌群用力膝關節則彎曲。而這組作用肌與拮抗肌的平衡就會對膝關節的健康造成巨大影響。
每組的作用肌與拮抗肌都會以一個特定的比例維持該關節的平衡,當其中一條肌肉過強 (over-active,我們可以把它當作過短,也就是處於一個收縮的狀態),與他拮抗的肌肉就會相對過弱 (under-active,我們可以想像成過長,因為被過強的肌肉牽著走)。此時該關節在某個維度上的活動就會因肌肉不平衡而受限 (如下圖)。舉例:正常股四頭肌與腿後肌群的比例約為 3:2 或 8:5 ,當腿後肌群過強的時候就會抑制股四頭肌的發力,而造成膝關節伸展的活動度受限。同理可應用於任一組的作用肌與拮抗肌。
上方右圖及為正常關節的樣子(黑線為骨骼及關節,兩條弧線則為肌肉),若一方的肌肉過強 (如綠線)則會收縮而將關節拉至偏離正常位置,而過弱的肌肉 (如褐線)則無力將關節拉回,於是將會被拉長如左圖。當組織長久維持這樣的狀態時,就造就了肌肉的不平衡而提升受傷的可能性。
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回肌肉的平衡,當肌肉處於平衡狀態時,我們的關節活動度才能在正常的範圍內 (暫時不計被動組織,如關節囊、韌帶等等造成的影響,會在之後的文章討論),這樣保證我們關節活動的品質,進而降低受傷的風險。
代償作用 (Compensation)
對於代償作用大家應該不陌生,這其實是一種肌肉不平衡,或者動作不正確 (abnormal movement pattern) 所造成的結果,亦即由不該為主要作用肌的肌肉來完成特定活動。舉例:臀大肌應為髖關節伸展的主要作用肌,但當臀大肌過弱時,寬關節伸展的動作則會由腿後肌群,甚至下背的肌群所取代,這就是代償。而代償則是造成需多急性或慢性傷害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們復健、訓練、治療主要針對的項目。
如何察覺和解決身體的不平衡
在平時要察覺身體的不平衡的確不容易,畢竟很少人會沒事就去想自己那些動作做不了,一般讀者也缺少了相關功能解剖、肌肉動力學、以及功能評估與復健的知識。所以發現身體不平衡的工作通常由專業運動科學/醫學人員來進行。以筆者的理念,簡而言之,會分成三大區塊系統性並持續性的進行:評估 (assessment)、執行 (implement)、以及監控 (monitor)。首先,必須選取適合的評估法針對病人或運動員下去做評估,進而發現所有的缺陷與不平衡。接著,依照評估的結果下去安排我的治療以及訓練計畫及目標。而監控也可以稱為再評估 (reassessment),亦即規律性的檢查病人的身體情形和進步狀況,這樣能保證我的資料可以與之前評估的相符合、確保病人在正確的方向上進步、以及改善進步較少的區塊或發現新問題。
聽以來似乎一般人能掌握的不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這份觀念並去實行,未來也會試著深入淺出的分享更多觀念給大家。當大家能找對方法來照顧自己的身體,便能事半功倍並長久受用。在平時即可多注意自己的身體並試圖找出潛在的受傷因子 (risk factors),就好像例行健康檢查一般,我們就可以大幅降低受傷的風險並提高生活品質。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讀者對於傷害防護產生好奇心以及興趣,我將會在未來的文章更詳細的介紹一些治療、訓練的概念、以及會討論特定部位的傷害以及訓練方式。
若有任何疑問或事想要我討論甚麼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Edward
Comments